近幾年全國城市夜景照明的建設力度逐漸減弱,特別是近段時間我國南方各地持續高溫干旱,電力供應愈發緊張,保民生保抗旱用電成為主旋律,重慶等主要城市關閉了所有的夜景燈飾照明等非必要用電負荷。引發不少業內外人士對城市夜景照明行業(或產業)未來發展的關心,在此,借阿拉丁平臺發表點個人的看法,拋磚引玉,供同行討論。
第一,城市夜景照明行業永遠不會衰退和消失,而且會發展得更好。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追求光明的歷史。夜景照明是伴隨城市的產生和發展而來產生和發展。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照明讓城市更美麗,夜景照明讓城市更具吸引力和活力。中國還處于城市化發展的進程中,大城市、特大城市需要更新,中小城市需要發展,城鎮更還需要大力發展,因此,城市(鎮)的夜景照明也會同步更新和發展。
第二,城市夜景照明的發展方向是綠色低碳、環境友好。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得到快速發展,全國所有城市都“亮”起來了,城市的山水湖泊都“炫”起來了,但,這不是我們想要的。以犧牲環境、資源和財政高投入為代價的夜景照明是不可持續的。在國家“雙碳”戰略下,城市夜景照明的發展方向是綠色低碳、環境友好,照明人應堅持以人為本,把我們城市夜景建設更“倩”、更“雅”、更宜居。
第三,城市夜景照明設計需要理念創新和技術創新。
傳統的夜景照明追求視覺沖擊,比亮、比炫、比震撼,把城市視為“秀場”,塑造“高大上”的城市形象。
未來的夜景照明,應堅持以人為本,讓夜晚的城市“慢”下來、“靜”下來,讓忙忙碌碌的人們在夜晚的時候,靜下心來慢節奏盡情享受舒適的城市夜晚生活,使人的身心得到徹底的放松,讓城市夜景“明暗有度、色彩有序、華而不宣、貴而不奢”。
綠色低碳照明必須依托發光材料和智能控制技術。設計中選用除高效電致發光材料(如LED)光源以外,還可以盡可能采用光致發光材料(白天吸收太陽光,晚上再釋放光線)。照明節能的一個重要技術手段就是智能控制或AI控制,但是,控制策略則是需要人來確定,比如,是否可以考慮環境溫度或溫濕度為一個夜景照明的控制參量,隨環境溫度的提高,相應降低夜景照明的照度和提高光源的色溫,因此,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做好夜景照明的第一要素。
我想,在我們共同努力下,城市夜景照明會得到持續健康發展!
選題背景介紹
當前,全國部分地區高溫持續,上海、重慶、成都等多地紛紛采取了多項限電節能措施,暫停部分城市景觀照明,抗高溫以保民生。阿拉丁全媒體特別策劃連載專題——「暫停城市景觀照明給照明行業帶來的影響及思考」,聚焦景觀照明企業,了解當前照明行業整體的生存狀況。限電節能之下,照明企業自身又有哪些應對策略?以期通過學會、院校、設計師、生產企業代表的對外發聲,窺見不同企業的應對之策,探討景觀照明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本次策劃特別邀請了正高級工程師、注冊電氣工程師、重慶市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中國照明學會理事,重慶照明學會副理事長 馮建平老師發表《夜景照明的未來》一文,就本次限電事件引發的全國城市景觀照明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深入的解讀與思考。文章來源:阿拉丁照明網。